三代试管促排卵期间的卵泡监测频率需结合卵巢储备、促排方案、卵泡生长速度动态调整,核心通过阴道 B 超(查卵泡大小 / 数量)+ 性激素检测(查雌二醇、LH 等)精准控速,指导用药与取卵时间,具体流程如下:
监测频率随促排推进逐步缩短,从 “粗放观察” 到 “精准锁定”,确保卵泡同步成熟且规避过度刺激风险。
首次监测评估卵巢对药物的初始反应,看基础卵泡是否同步生长,排除低反应或过度反应倾向。医生根据结果初步调整药量:卵泡少、长得慢则加药,卵泡过多(单侧>10 个)则减药防 OHSS。
追踪卵泡生长均一性,区分优势卵泡(>10mm)与小卵泡,结合雌二醇水平判断卵泡质量(成熟卵泡对应 E2 约 200-300pg/mL)。若 E2 增长异常,及时调整剂量避免风险。
锁定主导卵泡群,当多数卵泡达 16-18mm 时,结合 LH 水平判断是否打 “夜针”(取卵前 36 小时)。若卵泡生长不均,可能延迟 1 天监测,确保更多卵泡同步成熟。
简短 B 超确认卵泡成熟(18-22mm),排除未破裂或早熟,最终敲定取卵时间。
卵泡监测遵循 “循序渐进、动态调整” 原则,从 3-5 天 1 次缩至 1 天 1 次,核心是适配个体反应。遵医嘱完成监测,医生可精准调控用药与取卵时机,平衡获卵质量与数量。
声明:好孕无忧网上所有内容及建议仅供用户参考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相关责任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